close
2010  5:23 PM
Subject: 轉寄: 失敗只是成功的後母
轉寄mail文章.......

 
失敗只是成功的後母 ◎ 吳若權

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把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這句話當作勵志的座右銘,
 
最典型也最廣泛的例子是「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歷經十次失敗之後才成功」。
如果,你也相信這種說法,並且經常喜歡坐在失敗的山丘上傻傻的仰望成功的顛峰,可能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。

其實,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這句話,是安慰性質大於實際的鼓勵。
也許歷經多次失敗之後,真的有可能成功,但通常不是靠失敗的次數去等來的,而是重新掌握成功的因素去換來的。

素有經營之神美稱的王永慶先生說的好:「檢討,為成功之母!」要懂得在失敗的經驗中,
反覆檢討出造成失敗的因素,配合環境的變遷加以改進,才有可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,以便於下一次的機會中締造成功。

◎複製失敗很容易,反敗為勝不簡單

曾經在網路上收到一則很發人深省的故事。
一位孕婦在家待產,接近預產期那天,肚子痛到羊水破了,才打電話像醫院求助,叫救護車緊急來載她去醫院生產。
 
醫院問清楚狀況後,判斷時間上可能勉強還來得急,火速派救護車來接她。
準備接生的醫生及護士也嚴陣以待,隨時可以幫忙做緊急處理。

當救護車趕到醫院門口,產婦在被送進產房前,在等候電梯時嬰兒已經迫不及待地呱呱墜地。

醫生向產婦道喜:「恭喜妳,是一個健康活潑的男孩。」

她不但不高興,還痛哭失聲。醫生不解地問她:「怎麼了?難道妳不喜歡男孩嗎?」

產婦搖頭說:「不,我很喜歡男孩,只不過……」她似乎有難言之隱,
吞吞吐吐地說:「實在覺得對不起孩子,竟然孩沒進產房就讓他這樣生出來!給大家見笑。」

好心的醫生連忙安慰她:「這位太太,妳不要難過,其實這不是最糟的。兩、三年前,我曾為一位婦人接生過,
她的情況更糟,救護車還沒開進醫院大門,她就把一個女嬰生在救護車上了。  

產婦聽了之後,楞了半秒鐘。醫生正等待她破涕為笑,沒想到她卻哭得更大聲了。
她以懺悔的語氣向醫生坦承:「那個婦人,也是我啊……」

看完這則故事,覺得好笑之餘,我但願這位婦人有計劃生第三胎,以她進步的程度估算,第三胎應該有機會順利在進產房之後才生下來。

 

◎要認真檢討,才能獲得寶貴的經驗

很多人的情況,比這位婦人還糟糕,既期待能夠有更好的表現,卻不懂得檢討失敗的原因,以致於老是重蹈覆轍,屢嚐敗績。更可怕的是,連續失敗之後,還怨天尤人,不是歸咎於時運不濟,就是錯怪別人壞事。反正,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。

對於不懂得檢討失敗原因並力求改進的人而言,「失敗」只是成功的「後母」只會千方百計地消耗他的能量,讓他吃苦、給他罪受,就算最後真的能夠有所成就,過程也是十分坎坷。〈作者註:這只是借用傳統對「後母」一詞刻板印象的一種比喻,並沒有汙辱任何女性的意味。〉

德國小說家霍夫曼說:「有懷疑自己、反省自己的能力,才是真正的有才能。」

成功,和失敗的次數無關。重要的是:你究竟從每一次失敗的經驗中學到多少有用的教訓?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dy不煩 的頭像
    Sandy不煩

    Sandy不煩的部落格

    Sandy不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